要说近期比较热门的话题——“2025软科中国大学排名正式发布”绝对算一个!
不少同学表示“一觉睡醒,院校排名飞升了~”
此次排名对象共计1078所,其中公办大学839所、民办高校231所、中外合作办学及内地与港澳台地区合作办学8所。




此次榜单中:
清华大学、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蝉联主榜(即综合性大学排名)前三位。
-
北京协和医学院位列医药类大学排名第一;
-
北京中医药大学位居中医药大学排名第一;
-
上海财经大学位居财经类大学排名榜首;
-
北京外国语大学名列语言类大学排名第一;
-
中国政法大学位列政法类大学排名榜首;
-
中央民族大学占据民族类大学排名首位;
-
上海体育大学领跑体育类大学排名;
-
香港中文大学(深圳)在中国合作办学大学排名中夺冠。
9所非“双一流”高校凭借强劲的综合实力跻身百强,其中浙江工业大学(62名)、深圳大学(68名)、江苏大学(82名)、福建师范大学(87名)、扬州大学(91名)位列前五。
“双一流”高校在排名中优势尽显,在排名前100的高校中有91所为“双一流”高校。
海南大学较2024年上升11名,位列全国第93名。百强榜单中再增1所“双一流”。
院校排名上升,对大家自然是有利无害的,“自身身价”自然也是水涨船高。只不过对于之后报考的同学,难度可能就稍有上涨了~
🙋 其实除了从榜单中能够直观看到的信息之外,学姐还发现了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点。


📚 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排名,几乎是全面提升,文科式微。
很多综合类高校排名都有所上涨,虽标记为综合院校,但只要稍加了解不难发现,基本都是以理科专业见长。
比如说华中科技大学、东南大学等。
可是中国人民大学的排名居然已经排到了第17位!在它之前,有很多理科见长的综合类高校。
印象中,中国人民大学在北京高校中绝对占据超前排名!
这不由得让学姐联想到此前——“多院校取消或削减文科专业招生”的词条!
📚 高教资源过于集中!
就从这份榜单来看,国内的好学校(仅参考排名),主要集中在北京、上海,还有江浙粤鄂陕这几个地方。
尤其是排名超前的学校,几乎已经被少数顶级城市垄断了。这对人数多,但教育资源匮乏的城市来说,其实是有一些不公平的。
比如河南。作为考试大省,一直以来都在积极发展教育事业,力图改变“考生多,好学校少”的现状。
确实此次榜单中郑大排到了第50位、河南大学排到了第102位,位置在整个榜单中相对靠前。可要知道河南人口过亿!更是考试大省,这样的名校拥有量是不是有点过于少了!
📚 省市经济实力对于院校排名,影响甚大
例如兰州大学、云南大学此次排名分别是第39位和第69位。
但处于经济发展城市的苏州大学和江南大学,分别排名第46位和第51位。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第62位、深圳大学第68位、宁波大学排到第78位,要知道拥有百年校史的西北大学,此次排名才排在第70位。
要说省市经济发展前景,对院校排名没有影响,大概率是不可能的。
🚩 所以大家在参考院校榜单的时候,不能仅看排名,就对院校实力下定论,影响因素其实非常多!
同样的,在考研前期选择院校时,如果更考虑未来发展,那么城市因素占比就会比较大。
有时候不一定非要把择校眼光,放在985、211高校上。理智选择,优先考虑“自己为什么考研”,再从多方面考虑。(以上观点仅供参考~)